01整地
創造良好的土壤耕層構造和表面狀態,協調水分,養分,空氣等因素。
提高土壤肥力,為播種和作物生長,田間管理提供良好土壤。
02育苗
芳榮與指定育苗場合作,取得稻穀種原,分給契作戶農民栽種。
而其中台南14號是向台南改良場進行原種技術轉移,控管稻米DNA的品種純度。


03插秧
將育苗好的秧苗分給契作戶,統一時間進行插秧以確保氣候及土壤符合最佳種植狀態。
農業機械化後,臺灣大部分的稻田以插秧機插秧為主,但部分不規則田區還是會以人工插秧。
04田間管理
統一分配有機複合肥料,控管肥料種類及數量,定期視察稻田,依實際發育狀況分配最適合的資材。
部分田區採用鴨間稻管理模式,讓禾鴨採用天然方式吃蟲及糞便肥料。


05收割
收割前會在田間取樣,檢測農藥殘留量是否符合安全標準,才安排進行採收,
也按照不同品種分開處理,以確保品種純度。
06檢驗
農民載濕稻穀至芳榮乾燥中心後,我們會測量稻穀的含水率及容重量。


07烘乾
採用低溫烘乾方式當天立即進行烘乾,可以降低稻穀的熱損害及胴裂率。
08儲存
烘乾後的乾穀皆存放於低溫冷藏桶,冷藏保存不僅可以維持米質新鮮,更能提高米的穩定性。


09碾製
碾米機將稻穀脫殼碾製成糙米,再將糙米打磨成為白米後,立即包裝,存放在冷藏櫃中逐日出貨。
10包裝
採用真空包裝並冷藏保存,減少白米與空氣的接觸,更能延長保存期限。

